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2025年4月26日,由上海财经大学主办、蚂蚁集团合作举办的教育部首批哲社创新团队“金融科技与安全治理”启动论证会暨“数智赋能金融强国”论坛在上海市杨浦区国定路777号的上海财经大学行政大楼举行。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出席并致辞,副校长靳玉英主持论坛开幕式。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蒋昌俊,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骆大进,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经管学院院长洪永淼,蚂蚁集团副总裁、财富保险事业群 CTO尹俊,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刘莉亚作论坛主旨演讲。
出席本次会议的特邀嘉宾还有:上海资管协会秘书长韩康,亲和智能科技董事长张兴,库帕思科技董事长山栋明,库帕思科技CEO黄海清,财跃星辰智能科技COO张展,欧冶金诚总裁王磊,陆金所总经理室董事长雷鸣,华钦科技董事长杨晓峰,燕道数据科技董事长娄道永,估图数据科技董事长林涛,硕恩网络总经理韦南,数行科技总经理郭嘉,蚂蚁集团财保事业群智能服务部总经理陆鑫,蚂蚁集团公共事务部总经理方辰。
论坛开幕式

▲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靳玉英
在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靳玉英主持下,会议正式拉开了帷幕。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金融科技与安全治理”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刘元春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金融科技与安全治理”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刘元春在致辞中对参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重构金融生态。中国既面临低增长、高通胀、高杠杆、高风险、高成本、高债务的“一低五高”困局,又面临美国“小院高墙”技术封锁和全球产业链重构的挑战,也正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突破“卡脖子”技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关键期。在此背景下,“金融科技与安全治理”创新团队的成立,正体现了上海财经大学响应国家战略需求、服务金融强国建设的主动担当。团队将聚焦金融科技前沿问题,围绕系统性风险防范、数字技术治理、金融安全机制等核心领域,推动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与数字学科的交叉融合,通过有组织科研和产学研协同创新,构建中国金融学自主知识体系,为全球金融治理贡献“上财智慧”。刘元春校长提出殷切希望,期待团队以创新驱动发展,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推动研究放创新、培养复合型人才、深化多方合作等方面实现突破,在金融强国建设征程中取得丰硕成果。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金融科技与安全治理”创新团队执行主任杨金强
随后,创新团队执行主任杨金强详细介绍了创新团队的建设背景、发展目标、组织模式及科研规划。此次"金融科技与安全治理”创新团队入选教育部首批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我校成为全国34所获批高校之一,上海地区入选的四所高校及全国财经类三所高校之一。学校拥有的交叉实验体系矩阵等硬件设施,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统计等各具特色优势的学科体系,积淀丰富的科研成果,票据供应链等自建数据库,以及学校多年来与多家头部企业、国际名校合作奠定的基础,包括学校各学院及部门的全方位支持,均为团队申请和后续建设提供了强劲的支撑。他对学校给予团队的支持表示感谢,也非常期待与会专家为团队后续建设提出宝贵指导和建议。
揭牌暨受聘仪式
紧接着,会议举行了“金融科技与安全治理”创新团队建设启动揭牌及创新学术委员会外部委员和团队管理人员受聘仪式。

▲创新团队揭牌仪式

▲创新团队学术委员会外部委员受聘仪式

▲创新团队管理人员受聘仪式
刘元春校长和骆大进主任上台为创新团队揭牌。刘莉亚副校长为创新团队学术委员会外部委员颁发聘书。靳玉英副校长为创新团队管理人员颁发聘书。
主旨演讲

▲上财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邱嘉平
大会主旨演讲环节由上财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邱嘉平主持。会上,来自各界的重量级嘉宾发表了精彩演讲,他们围绕“数智赋能金融强国”的主题,从不同角度探讨了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及其对国家安全治理的重要意义。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骆大进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骆大进围绕《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与金融科技发展的探索实践》作主旨发言。他介绍,上海推进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主要从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创新生态等三方面进行发力。具体到金融科技发展,则聚焦量子信息技术、区块链与WEB3.0技术等前沿领域,出台方案推动技术攻关,支持市场主体突破原创技术。如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生物医药产业商业保险数据难题,开发相关产品等。未来,上海市还将依据行动方案,从技术创新、场景落地、企业培育、生态营造四方面发力,支持金融科技研究,推动场景应用,培育企业,营造生态,促进两大中心高质量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蒋昌俊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蒋昌俊的主旨演讲题目为《数字金融模拟器的战略研究》,他从自身研究经历出发,从参与曙光机器编译系统工作,到结合上海金融特色开展金融风险防控,向大家介绍了数字金融模拟器的技术架构和关键核心技术,包括交易系统模拟、风险评估及系统性风险防治等,并展示了团队在数据收集、处理及金融大模型研发方面的成果,及其对政策制定及风险管理的应用价值。蒋昌俊院士介绍,面对金融危机早期预警难题,其团队聚焦金融模拟器,构建“三横两纵五个板块”架构,融合物理与数字场景,在虚拟环境中研究经济金融系统的演化规律,识别风险点,在现实世界中提前进行调控和防范,以避免系统性金融危机的发生。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经管学院院长洪永淼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经管学院院长洪永淼作《人工智能对经济学与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的影响》主题演讲,聚焦人工智能对经济学和金融学等研究领域的影响,从多个维度展开深入阐述。他指出,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经济学和社会科学研究方式,推动研究方法创新,并打破两大界限:一方面,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语言处理技术,从非结构化的文本数据中提取主观心理因素,打破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的界限;另一方面,推动经济学与多领域的跨学科交叉融合,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 。但AI也存在局限性,只有将其与领域知识相结合,才能破除 “黑箱”,增强可解释性。他强调社会科学工作者更应着力培养不可被AI替代的创新性思维技巧与能力。

▲蚂蚁集团副总裁、财富保险事业群 CTO尹俊
蚂蚁集团副总裁、财富保险事业群 CTO尹俊带来《加快大模型行业应用,推动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的主题演讲,分享蚂蚁集团运用大模型推动金融科技创新的实践经验与前沿思考,并指出产学合作是推动金融智能发展的关键。他介绍,自2022年大模型兴起,金融行业迅速跟进,DeepSeek的出现更是大幅降低成本与使用门槛。蚂蚁集团积极拥抱大模型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拓展,开发出多款创新性产品,金融服务效率与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与此同时,该领域也面临一些挑战。如严谨性上,“幻觉”问题影响答案准确性;专业性上,通用大模型金融语料少,且与专家观点“对齐”难度大;安全合规上,对法规理解不足。他表示,蚂蚁集团与上海财经大学开展了深度合作,未来将继续携手为金融科技的创新发展探索新路径。

▲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刘莉亚
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刘莉亚作题为《关于科技×数字×金融无痕融合的创新人才培养若干思考》的主旨演讲,揭示了当前上海高校金融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她表示,强大国际金融中心是上海的重要使命之一,而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的上海,在金融科技方面的指标排名欠佳,反映出上海高校存在金融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错配问题。为解决此类困境,哈佛商学院、伦敦政经学院、斯坦福大学等顶尖国际高校提前布局且与政府、企业联动,做法非常值得借鉴。在刘元春校长的带动下,上海财经大学通过构建“学AI”到“AI学”体系,也在积极探索推动人才培养AI转型。“学AI”即通过设置四类课程提升师生AI素养,提升金融科技专硕AI融合课程占比;“AI学”则指通过团队构建知识和能力图谱,强化AI助学功能。此外,学校与蚂蚁集团等头部企业合作深化产教融合,也将为AI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更多助力。
闭门论证会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金融科技与安全治理”创新团队执行主任杨金强
在行政大楼三楼会议室,与会嘉宾举行了上海财经大学教育部首批哲社创新团队“金融科技与安全治理”启动闭门论证会。该环节由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创新团队执行主任杨金强主持。众多领导、专家、校友齐聚一堂,为团队发展出谋划策。

▲“金融科技与安全治理”创新团队副主任闵敏
期间,创新团队副主任闵敏进一步介绍了团队建设的具体细节,为后续讨论提供了基础。该团队组织架构完善,设有委员会和多个交叉项目组,还将与蚂蚁集团合作建设交叉实验室及临港创新实践基地。研究计划围绕金融安全新技术体系、交叉学科新范式突破和智库服务新治理模式三个方向,设置“金融数链、金融数智、金融数创”三个研究方向,并构建知识平台和人才培养体系,规划了多个在研课题,预计三年产出包括系统开发、社会服务、平台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队伍建设等多方面成果。




▲创新团队学术委员会专家
学术委员会专家给予了宝贵的点评意见,并与现场参会者进行了深入交流。现场思维火花碰撞不断。上海资管协会韩康秘书长肯定了团队方案,介绍了协会资源及AIM实验室情况,表示愿在复合型人才培养、产学研投等方面助力。蒋昌俊院士强调产学研用联动的重要性,希望各方团结协作,共同推动金融经济新发展。洪永淼教授称赞团队走在前列,建议学校在政策和机制体制上给予更大创新空间,进一步凝练学术成果。尹俊副总裁指出金融行业大模型应用人才稀缺,团队人才培养契合市场需求,应把握机遇参与制定行业标准。




▲论证会特邀专家
在自由交流环节,华钦科技董事长杨晓峰提出利用金融科技解决企业债务风险问题;估图数据科技董事长林涛围绕普惠金融、尽职调查、风险监测等分享见解,并愿提供数据支持;库帕思科技董事长山栋明建议团队对接“人工智能+”战略,探索新型语料数据创造模式,强化人才AI应用能力培养;亲和智能科技董事长张兴祝贺团队获批项目,强调研究要务实并动员社会资源。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
刘元春校长在总结发言中感谢各位专家的勉励支持,表示将积极落实建议,并围绕学校“引领数字时代新财经”使命,分享了一系列发展战略规划。他表示,AI不仅是工具,更是未来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平台建设需以战略集成推进。目前,学校已成立人工智能学院、数字经济学院,并强化数学、统计、大数据及信管等学院建设,并着力打造开放式数字学院和AI融合中心。希望未来借助各方力量,依托创新平台,利用国家政策,紧跟时代步伐,真正为金融科技、风险管理做出一些标志性的成果。
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不仅为金融科技与安全治理领域搭建了重要的交流平台,也推动了学术研究与行业实践的深度融合。上海财经大学“金融科技与安全治理”创新团队将以此为新起点,在数智赋能金融强国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为行业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助力我国金融科技事业迈向新高度。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创新团队能在相关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性成果,为上海市乃至全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贡献上财力量。
供图 | 段海娇
供稿 | 司思
审核 | 闵敏、杨金强、慈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