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银行与公司金融”年会在上海财经大学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2025-01-13浏览次数:10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2025年1月9至10日,第二届中国“银行与公司金融”年会在上海财经大学同德楼成功举行。本次年会由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上海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院上海财经大学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联合主办,设有主旨演讲、分论坛及期刊研讨会等环节,旨在为国内外银行与公司金融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搭建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推动中国“银行与公司金融”相关主题学术与政策研究,努力解答金融强国建设中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年会吸引了来自国内外30多所知名高校和10多家高水平期刊近200名专家学者、师生到场参会。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院长、校长讲座教授张博辉教授康奈尔大学Rudd家族讲席教授、金融科技中心创始主任、复旦-斯坦福金融科技和风险研究院院长叢林教授香港大学金融学终身教授、教育部重要人才计划领军层次入选者汤勇军教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教育部重要人才计划领军层次入选者王永钦教授作主旨演讲。

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刘莉亚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执行院长陈选娟出席年会并致辞。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杨金强上海财经大学陕晨煜分别主持9日、10日的会议议程。



年会致辞




▲ 刘莉亚副校长致欢迎辞

▲杨金强副院长(主持工作)主持年会9日议程

刘莉亚副校长在致辞中对与会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她表示,数字时代正在为财经教育带来挑战和机遇,为了保持与时俱进的竞争力,财经高校亟需实现跨学科的融合与创新。目前,上财正通过构建数字学科区,整合多学科资源,成立上财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匡时书院、AI融合中心及数据科学与统计研究院等四大平台,实施“一体两翼”发展模式。除此之外,学校着力推进建设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并与阿里巴巴等企业合作发展数字经济学科,在强化传统金融学科的同时,期待实现跨学科融合与创新。刘莉亚副校长鼓励青年学者们继承和发扬首届“银行与公司金融”年会的学术精神,积极探讨,踊跃交流,共同推动我国金融学科的发展。

▲ 陈选娟执行院长致欢迎辞

▲陕晨煜主持年会10日议程

陈选娟执行院长在致辞中强调了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及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她表示,此次年会精选近二十篇高质量论文,涵盖金融科技、绿色金融、公司治理等前沿领域,并设立优秀博士生论文专场,展示了对青年学者创新成果的重视。希望通过此次年会举办,深化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为中国金融学科发展和金融体系的建设作出更大贡献。她热情邀请与会嘉宾关注并积极参与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举办的各类学术活动和论坛。



主旨演讲




▲张博辉教授作主旨演讲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院长张博辉教授主旨演讲题目为“Do Retail Investors Care about ESG?”。通过分析个人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时对环境、社会和治理(ESG)因素的考量程度及其影响,张博辉教授指出,尽管ESG已成为企业非财务表现的重要指标,但零售投资者因信息获取渠道有限及专业知识不足等因素,对ESG的认知和接受度差异显著。随着ESG透明度提升和教育普及,加上年轻投资者对社会责任的重视,未来零售市场对ESG投资的需求将增长。他建议加强ESG信息披露规范,开发适合零售市场的ESG产品,并呼吁学术界与产业界合作,提高零售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质量。

▲叢林教授作主旨演讲

康奈尔大学Rudd家族讲席教授叢林教授主旨演讲题目为“数驱生成式均衡:大语言模型影响下的线上借贷”,剖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技术如何重塑线上借贷领域的现状与未来。叢林教授指出,显著提升在线信用申请的文本质量可以增加贷款申请的成功率,对高信用借款人而言效果尤为显著。然而,GenAI也可能减少贷款过程中的软性信息传递,导致资源分配效率下降。他建议贷款机构调整决策流程,确保捕捉必要软性信息,以维持或提高贷款决策质量。他倡导学界共同探索GenAI在借贷市场中的应用,促进金融科技健康发展,保障金融市场稳定与公平。

▲汤勇军教授作主旨演讲

香港大学金融学终身教授汤勇军教授作题为“The Major Questions of ‘Carbon Emissions and Value Relevance of Climate Litigation’的主旨演讲,通过聚焦于美国最高法院的一项重要判决——西弗吉尼亚州诉美国环境保护署(EPA)案,就碳排放问题的核心议题,以及气候诉讼在金融市场中的价值关联进行剖析。他指出,高碳排放和高污染公司的股价在判决后显著上升,尤其是那些之前受到EPA严格监管的公司,表明EPA监管权力的减弱对高排放企业具有正面影响。建议政府和企业应关注气候诉讼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并通过加强碳排放信息披露,完善法治环境,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稳定性。

▲王永钦教授作主旨演讲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王永钦教授作题为《债券市场违约与股债联动性:信息敏感度的视角》的主旨演讲。王永钦教授指出,违约事件不仅直接影响债券持有人,还会通过信息传递机制影响股票市场。信息敏感度是理解股债联动性的关键因素,高敏感度的市场参与者会更快调整投资组合,导致市场价格快速变动,增强股债市场的联动性。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因信息敏感度高,能在违约初期迅速反应,而个人投资者因信息获取渠道有限,反应相对滞后。他建议加强信息透明度,提高市场效率,并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以减少违约事件造成的市场波动和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分论坛




本次年会设置了公司治理与政策、银行与风险1、银行与风险2、债券与信用市场、ESG与数字金融,以及博士生论文报告专场六个分论坛,共收到100余篇参会论文,经专家评审,选出18篇论文在分论坛交流,并邀请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进行点评。

section 1

公司治理与政策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李凯主持section1

▲论文宣讲及点评

浙江大学朱越腾作题为《The Real Effect of Monetary Policy under Uncertainty Evidence from the Change in Corporate Financing Purposes》的报告,浙江工商大学万谍作题为《慈善捐赠对ESG投资的影响研究:来自账户级数据的证据》的报告,上海交通大学许文健作题为《Hedging by Hiring: Executive Composition and Compensation Responses to Adverse Trade Shocks》的报告。北京大学沈吉上海财经大学马晗南开大学张云齐分别对论文进行点评。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李凯主持该环节。

section 2

银行与风险1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张括主持section2

▲论文宣讲及点评

英国巴斯大学孙汉文作题为《The Implications of Faster Lending: Loan Processing Time and Corporate Cash Holdings》的报告,江西财经大学赖少杰作题为《银行金融科技会加剧系统性金融风险吗?——基于风险承担与资产相似度视角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的报告,南方科技大学周彤作题为《No Good Deed Goes Unpunished: Unintended Effects of Commodity Futures on Corporate Innovation》的报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卢瑞昌上海财经大学刘冲上海交通大学洪玉蓉分别对论文进行点评。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张括主持该环节。

section 3

银行与风险2

▲汤勇军教授主持section3

▲论文宣讲及点评

密歇根州立大学周文涛作题为《The Firm Balance Sheet Channel of Uncertainty Shocks》的报告,浙江大学朱越腾作题为《Information Abundance, Competition for Attention , and Corporate Efficiency》的报告,华中科技大学陈世来作题为《强化银行业监管与企业避税——来自央行MPA考核的经验证据》的报告。复旦大学许志伟上海财经大学余方圆复旦大学倪晨凯分别对论文进行点评。汤勇军教授主持该环节。

section 4

债券与信用市场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崔志新主持section4

▲论文宣讲及点评

中山大学刘岩作题为《AAA 担保机构与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关于担保供给的理论与实证分析》的报告,复旦大学任浩瀚作题为《Mortgage Prepayments in China and Monetary Policy Transmission》的报告,中国人民大学高昊宇作题为《Reputation at Risk: How Bond Defaults Improve Credit Ratings Quality》的报告。清华大学施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宫迪浙江大学张子龙分别对论文进行点评。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崔志新主持该环节。

section 5

ESG与数字金融

▲上海财经大学李科主持section5

▲论文宣讲及点评

中央财经大学张妙音作题为《反漂绿政策与企业绿色创新: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指标刻度与绿色金融机制探索》的报告,上海财经大学陕晨煜作题为《国际碳政策与中国企业价值——基于欧盟《新电池法》的研究》的报告,上海财经大学刘艺璇作题为《数字金融发展与银行信贷资源再配置:来自中国企业出口的证据》的报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邓伟上海交通大学胡悦厦门大学李通分别对论文进行点评。上海财经大学李科主持该环节。

section 6

博士生论文报告专场

▲天津大学冯绪主持section6

▲博士生论文宣讲

北京大学承子珺作题为《Ripple Effects of Deregulating Startup Investment with Agglomeration Spillovers》的报告,上海财经大学连莉莉作题为《Transmission of China's Structural Monetary Policy through Heterogeneous Banks》的报告,清华大学杨思远作题为《The Truth of Silence: Bad Signal of No Analyst Report》的报告。天津大学冯绪主持该环节。



中英文学术期刊闭门研讨会




年会举办间隙,《Management Science》金融主编叢林《China & World Economy》编委常殊昱《中国工业经济》编委崔志新《管理科学学报》编委冯绪《世界经济》编辑部主任高凌云《管理世界》编辑部编辑韩彬《经济学》(季刊)副主编李凯《Research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Finance》银行区主编李欣明《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e》主编汤勇军《Nature》正刊高级编辑夏玚(按姓名拼音排序),以及来自各高校的专家学者一同举行了中英文学术期刊闭门研讨会,中国人民大学高昊宇上海财经大学陕晨煜主持交流。

各期刊主编和编委依次进行介绍期刊特点选题标准、审稿流程和审稿周期,并分享了如何提高稿件通过率的建议。随后与会者就审稿意见的处理、敏感话题的投稿、以及如何提高中国研究的国际影响力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最佳点评人”颁奖




本届年会设立了“最佳点评人”评选环节。经参会嘉宾和师生们现场投票,上海交通大学胡悦入选第二届中国“银行与公司金融”年会最佳点评人。上海财经大学陕晨煜主持颁奖仪式,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冯绪担任颁奖人,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李凯为颁奖寄语。



闭幕式



王永钦教授为年会闭幕式作总结发言。他表示,在国家倡导金融强国建设的背景下,金融对于中国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并在创新驱动、绿色转型、共同富裕以及防范金融风险等多个维度发挥关键作用,为金融学术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中国的金融改革实践更是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检验理论的“实验室”,成为一片极具潜力的研究沃土。他鼓励年轻学者要“Ask good question”and“Answer it clearly”,善于发现别人未关注的问题,并用现代经济学的思想和方法去深入研究、清晰解答,在这片充满机遇的学术沃土上,努力取得各项成果。

第二届中国“银行与公司金融”年会继续践行“从国情出发,从中国实践中来、到中国实践中去,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使理论和政策创新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旨,获得了广大青年学者包括博士生们的积极响应和热情参与。本次会议讨论热烈,组织有序,不仅为银行与公司金融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发展搭建了平台,也为推动中国金融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作出了贡献。

供图 | 段海娇、司思

供稿 | 司思

审核 | 第二届中国“银行与公司金融”年会会务组

编辑 | 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