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 |【 Seminar No.629】王国俊:区块链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来自中国的理论与实证证据

发布时间:2024-12-30浏览次数:10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2024年12月27日,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金融系王国俊副教授应邀为金融学院师生们带来了主题为“Blockchains for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Theory and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hina”(区块链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来自中国的理论与实证证据)的报告。该研究首次提供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环境监测领域的实证证据,通过采用差分中差分(DID)框架分析了中国多个城市的数据,揭示了区块链技术对降低环境污染和经济影响之间的关系。金融学院余方圆老师主持报告。

王国俊副教授构建了一个关于企业污染、环境监测及区块链采纳的内生性理论模型,旨在解释不涉及加密货币的区块链技术如何提高环境监测效率并影响污染水平。模型指出,对于那些因污染而遭受较高社会损失或区块链采纳成本较低的城市而言,它们更倾向于采纳区块链技术。尽管采纳区块链可以有效降低本地污染水平,但同时也会导致生产活动的减少。此外,由于一些企业会转移到没有采纳区块链技术的城市以应对新政策,如果污染的社会损失在各城市之间分布广泛或者企业对城市位置的选择偏好较弱,那么部分城市采纳区块链技术并不会减少整个经济体的总体污染水平。

研究发现,在采用了区块链技术进行环境监测的城市中,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一氧化碳(CO)的平均浓度分别下降了17%、8%和4%,显示出显著的环境改善效果。然而,这些城市的平均季度GDP增长率也相应地降低了1.6%-2.6%,主要是由于工业部门的产出减少所致。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部分企业为了规避监管,选择在未采用区块链技术的城市开设新工厂。

王国俊副教授的研究为区块链技术在环境治理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未来有望在更多领域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力量。






图文 | 司思

审核 | 余方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