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活动丨【茶道燕梳·读书会】报道——《迷失的盛宴》作者分享和读者讨论

发布时间:2024-07-21浏览次数:46


2024年7月7日(周日)下午,上海财经大学校友会保险分会联合保险行业知名公益平台“茶道燕梳”,举办了一场特别的读书会活动,邀请《迷失的盛宴》(中国商业保险史1919-2023)作者陈恳先生(校友)分享自己三次写作(2008-2009年,2013-2014年,2022-2023年)的心路历程,并与参会道友们共同探讨自己仍然感觉困惑的若干问题。

  

陈恳先生将自己这次的分享主题定为“以保险的水,究竟有多深?”,这是在回应本书第一版(2009年)序言中提出的问题,表明作者多年来对此问题一直耿耿于怀,不断在探索和思考。


陈恳介绍说,连续三次写作,是因为热爱,是对这个行业的念念不忘。虽然书中所记录的历史跨越百年,试图覆盖整个中国商业保险的完整历程,但自己更多的用情投入还是关于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保险故事。


《迷失的盛宴》最新版分为上下两册,共有70万字,记录了100多家保险公司,400多位保险人物,与前两版相比,重点增补了最近10年行业的转型和变迁。


作者首先介绍了自己写作这本书的三个关键点,第一是遵循编年史的体例,尽可能的记录真实的人和事;第二是明确树立自己的价值观,相信市场,相信开放,相信未来;第三是写作要有镜头感。


镜头感画面


关于写作“镜头感”,陈恳列举了书中的若干例子:


镜头1:时代登录上海滩


镜头2:吴XX以招聘的名誉走进哈佛商学院


还有更多的有趣“镜头”画面: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谢跃在贵州一个县粮站从事他第一份工作,为所在粮站盖一间土墙厕所,镜头呈现谢跃爬在即将封顶的斜坡房顶上,伸手接住从地面抛上来的瓦片,然后一片接一片的用瓦片盖在房顶的木椽槽上。房顶上的他,哪里会知道啥叫“燕梳”啊!


还有更多的细节和画面,比如在谢志刚老师家客厅里喝茶(010页),马明哲赠书(036页),友邦拿牌照(042页),泰康的接班人(324页),杨超的干白(232页),安邦奖励华尔道夫酒店(359页),阳光保险的雕塑(587页),等等,鲜活,有趣。

分享了这些心路历程后,陈恳提出了若干问题,邀请参会读者们共同探讨,还带来多套新书,准备现场送给贡献答案和心得的与会者。


陈恳抛出的研讨问题

陈恳提出的这几个问题很实在,很有意义,很值得研讨:

问题1:保险的经营,究竟是由资产驱动,还是由负债驱动?

问题2:保险和房地产的相关性很高么,房地产不景气会直接导致保险业不景气?

问题3:职业经理人与“资本”、与“老板”是什么关系?

问题4:“好公司”做对了什么,“坏公司”做错了什么?

问题5:如何用风险资本投资(VC)的视角来看保险业?

问题6:如何从PE的视角看保险业?

问题7:科技会改变保险什么?

问题8:中国保险和世界保险有什么差距么,如果有,差哪里?


除了这八个具体问题之外,陈恳还概括性的抛出一个更大的问题,并将其表述为关于中国百年商业保险的“风陵渡”之问:居安思危,中国商业保险业的风险在哪里?或许,他自己最后的总结,可以算作是“风陵渡”之问的答案线索:

我们不再谦虚,而是莫名骄傲,夜郎自大;

我们不再开放,而是墨守成规,故步自封;

我们不再赤诚,而是老于世故,精于权谋;


如果我们失去了求索已知世界的学习之心,失去了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那么这个行业就失去了有趣的灵魂。


分享过程中,陈恳特别致敬了已故的上海财经大学保险学教授许谨良先生:许谨良教授是上海财经大学复校后的第一批研究生(1979—1982 年),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首批派往国外进修保险的教师之一(1983—1984 年,他被公派去美国天普大学和北美洲保险公司进修)。回国之后,许谨良教授就开始从事保险研究和教学,直到退休2016年,许谨良教授不幸逝世。从此,“天国里住着一个高尚的保险人。”


陈恳的分享,只是这次读书会的上半场。在上半场与下半场之间,有二十分钟左右的“茶道时间”,有茶道倌讲茶。


茶道时间:行无量之“鸟窠”


这次读书会的茶道倌由上财校友会保险分会副会长尤敏捷担任,上财校友陈春蓉女士和谢志刚教授(茶道燕梳首席茶道倌)也参与分享茶道内容,茶道主题叫“行无量:鸟窠”。



选择介绍这个话题,缘由是这三位茶道倌今年四月份去了一趟云南大理的无量山,因此有“行无量”。在无量山脉南涧县境内的箐门门茶山上,他们订制了一棵百年老茶树今年所采摘的全部春茶,压制成一个三公斤多重的大茶饼。又因为这棵老茶树上曾有一个鸟窝,长期住着一窝鸟,因此取名“鸟窠”。


尤敏捷借助他自己用无人机和手机拍摄的视频和照片,向大家介绍了这饼茶的产地位置、生长环境以及参与者的实际制作过程,生动有趣,很有感染力。除了介绍“鸟窠”茶饼,作为上财校友会保险分会成员,尤敏捷还与校友们一起回顾了上海财大首届保险毕业生(1946年)的11人名单和图片,这些人物图片背后的故事能为中国保险历史增添不少内容。


陈春蓉女士给大家介绍的“鸟窠”的另一层含义,说的是唐代一位在树上修行四十年的高僧,他参禅悟道的这棵松树在杭州环西湖的山上坡上,树上也曾住着一只喜鹊和牠的鸟窝,因此当地百姓都称这位高僧为“鸟窠禅师”。大诗人白居易担任杭州知州期间,曾慕名去树下拜访鸟窠禅师,说树上危险还是下来吧,禅师则笑答说“白公更危险”,二人从此亦师亦友,成为莫逆之交。


谢志刚介绍说,我们集体订制这只鸟窠茶饼,其实是在做一个实验,一个保险教育实验,因为,我们参与者需要在茶饼封皮纸上签名并遵循两条规则:1)这饼茶要十年后(2034-04-06)才开始喝;2)从现在开始,如果任何一位参与者挂了,他对这饼茶的权益将由活着的参与者分享,他自己的家人或法定继承人不具备继承权。这两条规则,正是“唐提式年金”的核心规则,它极大的促进了对生命表的研制,是人寿保险的重要源头。因此,这个“鸟窠”茶饼很有教育价值,对我们上财的保险校友也有特别意义。


茶道时间结束后,读书会进入下半场。与会者和嘉宾共同探讨陈恳提出的8个问题。


下半场:探讨8个问题


研讨环节,茶道燕梳创始人、主持人谢跃首先邀请谢志刚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并选择回答陈恳提出的问题。


谢志刚选择回答问题1-2。他说,关于问题1,资产能不能驱动负债,我曾经邀请太平人寿的精算师来上财给研究生讲过一个例子:太平保险认购了国家南水北调工程债券,然后根据南水北调债券的规模、期限和利率设计出相应的年金产品,很受市场和客户欢迎。这样的“资产驱动负债”有错么,很好啊!


关于问题2,谢志刚认为这个没啥意思,因为360行中,恐怕哪一行都不敢说自己与房地产没有高度相关,足球,纸媒体,电影,教育,等等,有么?


针对陈恳的书,谢志刚还介绍了自己和谢跃总联袂三次参与写推荐序和跋的过程,三版书中的序言和跋,也记录了自己对“保险的水,究竟有多深”的认知水平和真实心态。


谢志刚评论道,陈恳的书,书名取得是真好,感觉咱们360行中的很多行当都可以用此书名来记录自己的亲身经历、观察和思考。比如我自己,多年前就试图记录从1996年至2015年在上财这二十年的经历,但原来想到的题目是“二十年目睹中国高校财经教育”,想从自己、从上财的视角回顾高校财经教育的历史变迁,以此管窥我国社会在这段时期的演变,但这个题目确实不好。当然,也绝对不敢公开发布自己的个人记录。


紧接着谢志刚教授的分享,还有更多的与会者就剩余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大家分别对其余问题阐述了各自的见解。


除了分享和研讨外,上海财大原保险系主任、保险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钟明教授,以及现任主任、保险分会常务副秘书长曾旭东先后致辞,欢迎各位道友和校友,同时祝贺陈恳校友的新书出版。



上海财大金融学院钟明教授和曾旭东教授分别代表上财校友会和东道主致辞。


活动最后,茶道燕梳创始人谢跃向上财金融学院校友会易雯老师赠送活动纪念茶杯。


这次读书会从13:30准时开始,至17:30结束,与会者收获满满,意犹未尽。




供稿 | 谢志刚

审核 | 尤敏捷

编辑 | 刘俊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