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学术研讨会暨第4期《农村金融研究》工作坊在上海举行。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农村金融研究》主编曾学文,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市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韩国强,上海财经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徐飞,出席研讨会并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何德旭,厦门大学特聘教授、国务院应用经济学科评议组成员朱孟楠,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吴卫星,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助理、金融学院党委书记刘莉亚作主旨报告。

参会专家学者合影

徐飞致辞
徐飞对与会专家学者表示欢迎与感谢。徐飞表示,上海财经大学通过培养高素质金融人才、提升决策咨询的研究能力、推动金融创新、加强社会责任教育等方式,积极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以金融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韩国强致辞
韩国强指出,近年来,农行上海市分行以新蓝图谋划新方略,以新使命开启新征程,以新作风展现新担当。各位与会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和建言献策,将进一步深化业界和学界交流,共同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曾学文致辞
曾学文指出,强大的金融机构是金融强国建设的重要微观基础,是金融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下一步,将继续加强与高等院校、社会各方、专家学者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共同搭建高层次、高水平研究平台,不断探索新思路、新打法,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贡献金融力量。

曹啸主持
开幕式暨欢迎致辞环节由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曹啸主持。
第一阶段:主旨报告

何德旭作主旨报告
何德旭作“优化金融服务 建设金融强国”主旨报告。他指出,发展数字金融,是优化金融服务的重要抓手。数字技术高度契合金融在解决信息不对称、扩大覆盖面、提高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等方面的诉求。要进一步提升数字金融服务的效率,统筹推进数字金融发展与安全,加快建设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和基本制度,构建宽松、有序、良好的数字金融外部发展环境。

朱孟楠作主旨报告
朱孟楠作“金融强国与人民币国际化”主旨报告。他指出,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突破口在于,一是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着力建设“一带一路”金融生态体系,三是深化内地市场与香港市场的发展,四是借助数字人民币、新能源等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吴卫星作主旨报告
吴卫星作“驻村帮扶与农村家庭资产负债”主旨报告。他指出,驻村帮扶提高了家庭的资产水平,并且驻村帮扶提高当地家庭资产的效果并没有随着驻村帮扶的结束而结束。驻村第一书记和扶贫办工作人员通过引进扶贫项目等方式帮助农村居民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生产经营效益,帮助农村居民脱贫致富。大学生村官能够提高居民的金融素养,促进农村家庭更加合理地配置家庭资产。

刘莉亚作主旨报告
刘莉亚作“从金融人才队伍和中央银行制度来看金融强国的建设”主旨报告。她指出,要推动金融人才队伍“量的合理增长”与“质的有效提升”,加强金融人才队伍的国际化水平。在建立健全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方面,建议以双循环视角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强化中央银行预期引导与沟通能力。
主旨报告环节分上下半场,分别由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曹啸和《农村金融研究》执行副主编张洁颖主持。
第二阶段:分论坛报告
分论坛报告环节,来自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的17位专家学者分别围绕数字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农村金融等主题汇报了论文。评审专家从选题切入、逻辑框架、研究范式、指标选取等多个角度进行了深入的点评。

王军生

李华民

万千

孙继国

张龙耀

何婧

周光友

第1组专家学者合影

第2组专家学者合影

第3组专家学者合影

第4组专家学者合影
会议特邀《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财经问题研究》《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金融经济学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等期刊(按拼音排序)作为协办单位。来自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市分行员工代表、上海财经大学师生代表参加了会议。
《农村金融研究》工作坊旨在更好地发挥学术期刊的引领作用,为全国中青年学者搭建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今后,《农村金融研究》论文工作坊将择期举办,欢迎广大专家学者持续关注、不吝赐稿!
关于我们
《农村金融研究》创刊于1980年,是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主管,中国农村金融学会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目前已入选“2022年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核心期刊。
本刊侧重于农村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宏观金融等金融理论与实践重点领域的研究和探讨。欢迎社会各界学者、专家和广大金融实践者关注、赐稿!
投稿请登录http://ncjr.cbpt.cnki.net
欢迎扫码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