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秀风采 | 金融学院2020年度人物——李曜老师

发布时间:2021-03-03浏览次数:1378

图片

1月12日,为营造“爱岗敬业、追求卓越”的良好育人氛围,表彰在教书育人、学院发展方面做出卓著贡献的优秀教师,学院评选并颁布了金融学院“2020年度人物”获奖名单。经各系各部门提名及老师推荐,李曜教授入选学院“年度人物”,并获评  “杰出教学奖”。 刘莉亚书记宣读颁奖辞,并与柳永明常务副院长一同为李曜教授颁发了获奖证书和奖杯。以下为颁奖实录。    

宣读 颁奖辞



▲ 

 李曜老师及其学生与刘莉亚书记、柳永明常务副院长合影

扎根教学与科研,从白楼、红瓦楼、到毓秀楼,从教二十一年李曜老师经历了证券期货学院到金融学院,是公司金融系的主要创办者之一。编著的证券投资基金学教材为教育部精品教材,并参与了大量证券基金从业人员的辅导。主持创建了公司金融系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了上海市精品课程。四次获得全国金融专硕优秀案例,是全国金融专硕优秀论文和上海市研究生优秀论文指导教师。       

青青园中葵,悠悠我心栽。教诲常谆谆,经济当匡时。草木皆有情,终得报春晖。


获奖者 感言





今天参加学院总结大会,听了各位老师的分享,我觉得,其实我做的工作没有之前“年度人物”获奖老师们做的多。特别像戴国强老师、赵晓菊老师、叶伟春老师,他们工作都非常勤勤恳恳,做出了大量的成绩。那么我想今天借这个机会回顾、总结一下我在教学工作上面的一些经验。一方面和各位老师做一下交流,另一方面给青年老师们提供一个借鉴。我总结以下四点。

第一点,从教学角度来谈,自己感觉是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比较容易,就是博士刚毕业时,无非从学生转型为教师,只在身份上有一个转换。因为你知道怎么去学,也就知道怎么去教,所以开始会觉得很简单。而且工作时间相对自由,上完课备完课,剩下有大把的时间都是自己的。第二个阶段就有一定难度了。特别是我们搞经济金融的,你会发现它知识更新和行业变化很快。从98年9月份起,我在金融学院做博士后,当时挂在俞自由老师的名下,俞老师已去世好多年了。那么我要讲两个“一千块”的故事,开始从教时,是因为谢志刚老师有个英国鹰星保险项目,让我来教精算本科的经济学和投资学,额外每个月有一千块的课时费。当年博士后收入是每月1111元,四个一。所以一千块对我来说是很多的。后来这个项目结束了,2000年时,我正式入职了证券期货学院,又有了一千块的课时费,这次是因为证券期货学院有个产学研合作项目。上海证券交易所每个月给证券系的授课老师发一千块左右的补贴,大概持续了两到三年。因为当时负责教授证券投资基金的张庆谓老师退休了,我就来接替他上这门课。课程内容变化很快,因为2003年以后,基金业开始快速发展,备课时间也越来越长。这个阶段青年老师们应该已有体会,就是要申报课题、完成科研任务,同时要更新教学内容,甚至每天都要在更新课件,比较花时间,另外还有家庭和小孩要照顾,就感觉精力不足了。我就经过了这么一段时间的磨练。到了2005年,戴老师、丁健书记把我和徐晓萍、郭丽虹、何韧、陈力农几位老师召集起来,一起组建财务管理教研室,让我负责。因为会计学院把财务管理教研室分出去了,所以金融学院要重建微观金融领域的财务管理调研室。到了2007年,学院开始招收公司金融第一届本科生。2009年,学院成立了公司金融系,我担任系主任。在这样一个过程里,精力一直在慢慢往外分散,但我在教学上还是坚持继续投入一定的时间。第三个阶段,随着各方面慢慢成熟,我在教学上逐渐进入到“心平气和”、“以教为乐”的状态。这个阶段会轻松一点,也更理想一点。所以我的第一个体会就是教学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第二个体会就是教学的重复与创新的关系。上每一堂课,对我们教师而言是重复的,但对学生而言是崭新而且是一次性的。当学生在毕业以后,回想起在大学里听过谁的课,想到的是你上的某次课或者对你讲的某一个概念,印象很深,那么这就是你的一种贡献。所以教师上课虽然是在重复,但重复本身要有创新。上课是要讲策略性的。

第三个体会就是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刚才柳老师也讲了这个问题,那么我觉得,科研是教学的起点。这个怎么理解?我曾经跟一位2010年毕业的硕士生何帅同学合作过一篇论文,通过案例回顾来讨论股份回购问题,后来论文发表在《经济管理》上。以后我在上公司金融课,讲到股份回购部分时,就跟同学们讲这个论文,讲它的逻辑和因果。何帅同学现在是一家著名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还拿到了中国基金业的“金牛奖”,这么一位以前坐在我们教室里的学生成长为了行业里的精英人才。我讲他的故事,同学们就容易产生共鸣。所以为什么我们叫研究型大学、而不是教学型大学?因为研究型大学自然而然就是教学好的大学,而教学型大学的研究能力却不一定在行。我们青年老师做了很多科研,那么对教师而言,科研的贡献之一就是在教学中应用,相信教学是科研成果最好的一种应用途径。

第四个体会,我想总结一下校内学生教学和在职学生教学之间的关系。后者包括给MBA学生上课,还有我们的一些社会服务。这一点回到刚才我讲在证券期货学院拿到一千块课时费的故事。后来,上海证交所的项目也结束了,但我们又抓住了新的机会。2001年起,全国开始施行证券从业人员的资格考试制度,也就是所有证券公司的从业人员都要经过培训,上五门课,考过五门考试才有职业资格。我们证券系的老师就开始做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培训。这对学院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经济上的支持。我至今还能回想起当时如何开展给社会从业人员做教学的情形。

其中一门《证券市场基础知识》的讲授主要由霍文文老师承担。因为每一种证券从业资格都必须通过这门考试,所以她的教学量和工作量很大,要到全国各地去讲。有一天学院安排的教学任务是上午在苏州讲,下午要去深圳讲。霍老师忙不过来,学院就安排我下午去深圳讲,霍老师上午在苏州讲。但我之前没有讲过,所以上午就和霍老师、金凤祥、冯明德等一起到了苏州,我就坐在下面听霍老师讲了半天,同时拿着教材书划重点,她讲啥我就划啥。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她讲到股票的要素。一张股票需要满足很多要素,其中一个,是股票持有人即股东必须经过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的登记才能合法持有股票。当时霍老师就讲了1982年纽约交易所董事长约翰·范尔林先生访华,邓小平送给他一张飞乐音响股票的故事。这是新中国发行的第一只股票,也叫“小飞乐”。但是送完之后,约翰·范尔林先生来到上海,在当时的工行信托公司静安营业部办理了过户手续,这才真正成为飞乐的股东。整个过程我听霍老师讲下来,好像亲眼看到过一样,我就记住了。当天下午飞到深圳,我就来讲了,下面坐着三四百人,基本上我就是模仿霍老师,她讲什么我讲什么,跟着重复了一遍。上课的感觉慢慢就锻炼出来了。有了这样的经验,你能感觉到作为教师的社会服务的价值所在。

总结下来,我的感受是:首先,作为一名教师,   20多年里我经历了三个阶段;再者,科研作为一个起点,要应用于教学;第三,教学有重复和创新,要辩证地看待;最后,专注于科研的同时要面临教学的其他挑战。尤其对于年轻教师来讲,以后可能要给MBA学生或其他社会从业人士上课,这对我们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好,我就讲这几点。谢谢大家!



金融学院“年度人物”评选介绍

金融学院“年度人物”是金融学院每年开展的评选活动,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旨在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总结经验、树立典型,促进发展、提升品牌,进一步提高我院教职工整体素质,努力提高学院教育教学质量,营造“爱岗敬业、追求卓越”的良好育人氛围。


图片